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杨柳指什么 春风不度玉门关上一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杨柳指什么

大意: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1.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2.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羌笛何须怨杨柳是写听到羌笛的感受,由《折杨柳》曲名与春风相联,以“春风”暗喻皇恩,“春风不度玉门关”含蓄地指责朝廷不关心边塞士兵。境界雄阔苍凉,含义曲折深刻.

春风不度玉门关上一句

1、"羌笛何须怨杨柳" ——这就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上一句!它出自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超级有名的七言绝句《凉州词二首·其一》,完整的名句是: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不度玉门关上一句

2、玉门关在哪?为啥春风"不度"? 玉门关是古代中国西北边陲的超级重要的关隘(在今天甘肃敦煌西北),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门户,地理上,它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极其干旱寒冷,古人认为,和煦温暖的春风是吹不到这么遥远荒凉的边疆的。"春风不度"首先描述的是一个严酷的地理气候现实

3、但意思远不止字面! 这句诗的精妙在于一语双关

表面写景 玉门关外荒凉苦寒,连象征生机与希望的春风都吹不到那儿。

深层抒情 诗人用"春风"暗喻皇帝的恩泽、朝廷的关怀、中原的繁华与温暖。"春风不度"深刻揭示了戍边将士们被朝廷遗忘、长期得不到体恤和轮换的悲苦处境,那份思乡的哀怨("怨杨柳"),与其说是怪罪羌笛,不如说是对命运和朝廷无声的控诉。这才是诗人最想表达的核心情感!

4、"杨柳"的玄机: 上一句的"杨柳"也大有深意,它既指自然界真实的杨柳树(边塞难见,更添乡愁),也暗指汉代流传下来的乐府曲调《折杨柳》,古人离别有折柳相赠的习俗("柳"谐音"留"),《折杨柳》就是一支充满离愁别绪的曲子,戍边将士用羌笛吹奏这哀怨的离别之曲,思乡之情喷薄欲出,诗人却劝解"何须怨",表面豁达,实则更反衬出边关生活的绝望与无奈——怨也无用,因为"春风"(朝廷关怀)根本就不会来!

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边塞苦寒、春风不至的自然景象,巧妙地运用双关和借景抒情,强烈抒发了戍边将士们久戍思乡却得不到朝廷体恤的深沉哀怨与悲凉,成为震撼人心的千古名句。

春风不度玉门关上一句

相关问题解答

1、"羌笛何须怨杨柳"里的杨柳到底指啥?是树还是别的?

哎呀,这儿的"杨柳"可不是单指柳树哦!古人常把《折杨柳》这首离别曲简称为"杨柳",就像咱们现在说"唱个K"一样,羌笛吹这曲子,其实是戍边战士在吐槽:别老悲悲切切怨离别啦,反正春风都吹不到玉门关这鬼地方!(顺便说,玉门关外当时真是荒凉得连柳树都难活)

2、"春风不度玉门关"上一句是啥?我总记混!

记不住的时候想想"笛子+树"的组合就搞定啦!完整诗句是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前半句战士用羌笛吐槽,后半句直接开地图炮——连春风都嫌弃这地方不肯来!

3、为啥非要扯杨柳和春风?直接说环境差不行吗?

古人玩梗可比咱们含蓄多了!杨柳象征中原的温柔乡,春风暗指皇恩关怀,这两样都"度不过"玉门关,等于说:"领导啊,我们在这吃沙喝风,您老人家是不是把我们忘了?"(翻译成现代话:边疆战士的卑微.jpg)

4、玉门关到底有多荒?真连春风都吹不到?

夸张手法啦!但当时玉门关(现在甘肃那块儿)确实是沙漠戈壁C位,春风吹到这儿早没劲了,植物都蔫巴巴的,就像现在人说"这地方鸟不拉屎",王之涣用"春风不度"瞬间意境拉满——不是风不来,是来了也像没来一样绝望!

本文来自作者[墨阳阳]投稿,不代表贸坤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1ypxd.cn/wiki/202506-161.html

(27)
墨阳阳的头像墨阳阳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墨阳阳的头像
    墨阳阳 2025年06月28日

    我是贸坤号的签约作者“墨阳阳”

  • 墨阳阳
    墨阳阳 2025年06月28日

    本文概览: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杨柳指什么大意: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1.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2.杨柳:...

  • 墨阳阳
    用户062811 2025年06月28日

    文章不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杨柳指什么 春风不度玉门关上一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