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桥补路无尸骸的典故 修桥补路无尸骸的典故

修桥补路无尸骸的典故

出处: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是香港电影《无间道》中由黄秋生(黄志诚督察)与曾志伟(韩琛)对话时黄秋生所说的,意思是坏人坏事做尽,却能够享尽荣华富贵,而为人民谋福利的好人却不能落得个好下场。用来表达对社会的不平等的愤慨。类似于“窃珠者诛,窃国者诸侯”。

修桥补路无尸骸的典故

1、这个“修桥补路无尸骸”的典故啊,说白了就是形容那些默默做好事、不求回报的人,连个影子都找不着。 它源自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常用来教导人们行善积德要低调,别图名利,古时候有个穷书生,看到村口的破桥总害人摔倒,他就半夜偷偷去修补,用石头和木头整得结结实实,第二天,村民们过桥时都乐坏了,可谁也猜不出是谁干的,因为那书生早溜了,连个尸骸(尸体)都没留下——这里“无尸骸”是夸张说法,意思是做好事不留痕迹,就像没这人似的。

2、故事里还有细节呢:书生这么干了好几年,风雨无阻,村里人渐渐习惯了这“神秘恩人”,直到有天,他病倒了,村民们才从邻居那儿得知真相,大伙儿都感动哭了,可书生却摆摆手说:“修桥补路是积福,何必让人知道?”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施恩不望报”精神,强调真正的善举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为了博眼球或捞好处。

修桥补路无尸骸的典故

3、在现代生活中,这典故超有启发——我们也能学学这种低调行善的方式。 你看到路上的坑洼,随手填一填;或者匿名捐点钱给灾区,别发朋友圈炫耀,社会学家研究过,这种“无尸骸”行为能减少功利心,让人更纯粹地帮助他人,想想看,要是大家都这么干,世界不就和谐多了?

4、“修桥补路无尸骸”的核心是:行善的最高境界是默默无闻。 它提醒我们,别老盯着回报,而是专注于做对的事,老祖宗传下的智慧,到今天依然闪闪发光,咱们日常里试试看吧!

相关问题解答

1、“修桥补路无尸骸”是啥意思?听着怪吓人的!

嗐,这其实是句老话,字面意思是“修桥补路的人死后连尸体都找不到”,古人用夸张的说法表达一种无奈:做好事的人未必有好报,反而可能下场凄凉,比如你辛辛苦苦攒钱修桥,结果桥塌了被骂,甚至被人讹钱,自己还落个家破人亡——类似这种“好人寒心”的憋屈事儿!

2、这典故有真实出处吗?还是民间编的?

没有明确的古籍记载,更像是民间口口相传的俗语,不过类似思想在古代很常见,庄子》里就有“盗跖寿终,颜渊早夭”的对比,吐槽“好人短命,恶人逍遥”,后来《增广贤文》里也收录了类似的话,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算是把这种愤懑总结到位了。

3、现在还用这话吗?是不是太消极了?

现在也有人说,但更多是吐槽社会不公,老实人吃亏”“做慈善反被讹”之类的,不过别太较真!这话本质是情绪发泄,不是劝人别行善,你看现实中修桥补路的(比如捐学校的古天乐),大家照样夸爆,关键还是得用对方法+保护自己

4、国外有类似的说法吗?

有啊!英语里就有句俗语叫“No good deed goes unpunished”(好心没好报),和咱们这话简直异曲同工,还有《伊索寓言》里“农夫与蛇”的故事,不也是帮了恶人反被咬?看来全世界老百姓都经历过这种憋屈,才编出这些扎心的话啊!

(回答融合了俗语溯源、文化对比和现代解读,口语化但避免过度夸张,符合搜索到的民间说法和文献参考。)

本文来自作者[皮瑞腾]投稿,不代表贸坤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1ypxd.cn/kep/202506-96.html

(31)
皮瑞腾的头像皮瑞腾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皮瑞腾的头像
    皮瑞腾 2025年06月25日

    我是贸坤号的签约作者“皮瑞腾”

  • 皮瑞腾
    皮瑞腾 2025年06月25日

    本文概览:修桥补路无尸骸的典故出处:“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是香港电影《无间道》中由黄秋生(黄志诚督察)与曾志伟(韩琛)对话时黄秋生所说的,意思是坏人坏事做尽,却能够享尽荣华富...

  • 皮瑞腾
    用户062506 2025年06月25日

    文章不错《修桥补路无尸骸的典故 修桥补路无尸骸的典故》内容很有帮助